读过《史记》的人可能会发现,司马迁喜欢把同类型的人放在一起写,比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,又比如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,讲的是白起和王翦的事迹,此二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,能打能杀,更是属于超强的统帅,独掌一军的那种。
而蔺相如的事迹收录在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里。这里面除了记录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事迹以外,还记录得有赵奢和李牧的事迹。
既然把廉颇、赵奢、李牧和蔺相如放在一起写,说明他们三人与蔺相如有很多相似之处,那么蔺相如还真的是一个文弱书生么?
显然不是,从渑池会盟上也可以看出来,蔺相如要求秦王也给赵王弹奏盆缶,秦王不愿,于是蔺相如就威胁秦王,『五步之内,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!』然后秦王不得已,敲了一下来凑数。
若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,能让秦王感觉到了威胁么?毕竟秦王当时身边也有护卫,而蔺相如只是怒目而瞠,就吓退了秦王护卫……
所以廉颇是因为他的统兵权力受到了威胁,所以才和蔺相如闹别扭,等到蔺相如表示出老子不带兵了,兵卒都归廉颇带,但是廉颇需要听指挥的态度之后,廉颇自然心领神会,负荆请罪。
斐潜和刘备也是如此。
刘备和斐潜最大的分歧点,并非是成功立业的野心,因为这种野心,或是愿望,是每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都有的,所以这个不是关键的问题。
而是统属问题。
曹操邀请刘备同车,在车辆上拐弯抹角的询问刘备愿不愿意归入其下统属,刘备拒绝了,所以当董承找上门来的时候,刘备甚至无法完全判断出这事是不是曹操挖的坑,所以干脆跑路了……
刘表邀请刘备同席,在宴会中旁敲侧击的试探刘备愿意不愿意奉自己为主,刘备也推脱了,所以刘表最终把刘备扔到了角落里,去作为阻挡隔离曹操势力的预警器,要不是后来川蜀之变,刘备怕是现在依旧困于小城之中……
斐潜和刘备原先也有相互之间统属的问题,而现在,随着西京尚书台的设立,这样一个原本横在两个人之间的障碍,悄无声息的就变小了。
当今天子都承认了斐潜的『合法』权柄,刘备还能说什么?归于斐潜之下,在某种程度来说,也就等同于归于了汉天子,那么刘备还有什么可以坚持的?
很显然斐潜也是知道了这一点,所以才在成立了西京尚书台之后,才召见了刘备,而且还让刘备自己去多看一看,想一想。
刘备知道,如果这一次再拒绝,那么就会像是在刘表那边一样,会被扔在定笮难以翻身了。如果定笮真的能够大量产铁,那么刘备借着矿山,多少还有一点希望,然而刘备这样的一点期盼竟然也早就在斐潜的算计之中,当斐潜说他早就知道定笮的铁不好冶炼的时候,刘备就明白了……
定笮是个大坑,足以装下刘备和关羽张飞,还有其他的人。定笮周边穷山恶林,若是川蜀的生命线一掐,那就真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!连跑都没地方跑!
幸好,刘备知道,他还有价值。
就是他身上的这一份名望,这一层被刘协亲口承认的皇亲国戚的身份!就像是当年曹操和刘表一样,斐潜,或是其他的任何人,都喜欢获得这样一个『千金马骨』的加持。
所以,思前想后,刘备背着荆条来了。
斐潜微笑着,在众人目光之中缓步向前,亲手抽出了这两根荆条,丢在了一旁,然后又从自己身上解开了外袍,亲手替刘备穿在了身上……
围观的吃瓜群众顿时爆发出欢呼声,声震云霄。
『古之贤者,尚有过错,何况今人乎?知之改之,便是大幸也……』
斐潜拉着刘备,一同面对着围观的群众,侃侃而谈。
周边的围观者也是时不时发出阵阵的感叹声,似乎在说春秋战国有蔺相如和廉颇的美事,如今又在关中斐潜和刘备身上重现了云云……
刘备脸上带着笑,依旧是那种温和的笑,但是目光,却缓缓的落在了一旁尘埃当中的两根荆条上,他知道,这两根的荆条上面,都有名字,一根写着『骄傲』,一根写着『执着』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