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体朴实庄重,典雅大方。
在赵戎眼里构成了一副山水相融,悠然合一的宁静幽美画卷。
赵戎目光新奇,背着书箱,脚步加快。
书院虽隐于郊外的幽深山林之内,追求恬淡闲适的读书环境,但它的周围也有人间烟火。
毕竟这整座书院的先生学子不少,远道而来的求学书生也极多。
不少露天酒馆、典雅客栈、纸墨书肆、文玩古店等建筑稀稀落落点缀在书院附近。
是一处颇为热闹的小集市。
当赵戎远远走来,并不起眼。
因为周围有很多与赵戎一样的书生。
不过有的风尘仆仆,衣着寒碜,有的锦衣绣服、华贵无双。
但是看样子都是来求学的。
赵戎跻身人群中,左右观察了下,探手向后,不动神色的将书箱上那面绣有“林麓”字样的旗子收了起来。
因为挂这旗子的书生太多了……
他眨了眨眼,感觉要进这林麓书院好像有些不容易啊。
不过……
赵戎左右瞥了两眼,歪嘴一笑。
我们不一样。
不一会,他便来到了林麓书院的大门前。
只见书院并没有赵戎想象的那么宏伟高大,甚至比曾经赵戎所在的大楚国子监的大门还要不如。
它庄重朴素,没有什么雕饰彩绘,而是点缀素雅。
一眼看去,平平常常,一点都不像一座享誉一州的儒家书院的排面。
不过赵戎觉得这样其实才是最有排面的。
书院大门外贴着一副对联。
独幽有材;于斯为盛。
横批:林麓书院。
有气势。
他轻轻点头。
很好,和本公子一样做人低调,做事高调……
只见书院大门的人流并不多,只偶尔进出一些身着制式衣衫、佩戴玉璧的儒生。
这些应该就是书院士子了,听林文若说,书院士子都会佩戴玉璧。
赵戎发现大门外的人好像并不多。
他左右张望,有些奇怪。
不是听人说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山下书生来这儿求学吗,刚刚路上的书生也挺多,怎么一到书院门口就没了?
赵戎觉得不对劲,四处转了转。
好一番打听后,才得知,林麓书院今年招收弟子的考核在不久前已经结束了。
甚至新弟子的入泮礼都已经在几日前举行完了。
这三年一次的,虽然极为严格,但也是最有可能进入林麓书院的机会已经过去。
很多没选上的落第书生,都心灰意冷的回去了。
当然,也有不少书生并不气馁,还是会留在林麓书院附近寻找另一种渺茫的机会,比如……被某位书院先生看重,举荐入书院。
而之所以大门口没有书生等待,是因为林麓书院的先生们一般都不会走正门的,而是日常从北边的侧门进出。
赵戎恍然,还有这种道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