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妙声本来想拿这本《珠算宝典》换取一些利益,他现在有了赚钱的门路,倒也不必靠这本书来赚钱,便想用来换取官位,只要虚职就好。有了官位,日后行事方便许多,至少不会因为是老百姓而被人欺负。
上午去看高产作物时,李承乾对这些作物十分满意,觉得这些作物会让大唐的国力大增,为了表达对张妙声的感激,愿意在将这些作物献给李世民时给张妙声美言几句,争取给他弄个爵位。
现在见李承乾兄弟俩如此热衷于教育事业,张妙声觉得也应该支持一下,给学馆一份独门技术作为镇馆之宝,以作为回报。
这本书一拿出来,就吸引了李泰的目光,他知道张妙声拿出来的东西必定不是凡品,便拿过来急不可耐地翻看起来。
李承乾知道在研究技术方面还是李泰更强,他自认为不如,也不着急,在一旁耐心等李泰看完自然会给出意见。
这本《珠算宝典》内容不算多,一开始讲了算盘的构造和基本用法,李泰将此和自己所知的一一印证,没有太大出入,看来自己学的没错。
再下来的加减法口诀和仙人说的一样,李泰已经知晓,很快就翻过了这一段。
接下来的内容让李泰眼前一亮,这正是他要找的内容。仙人在广播时并没有讲乘除法,让不少人以为算盘做不了乘除运算,不过李泰不相信这么厉害的算盘会算不了乘除,其中必然有算盘乘除口诀,只是仙人没有传授而已。
当他看到这本书名为《珠算宝典》时,就暗想书中可能有算盘的乘除口诀,果然不出他所料。
书中的乘法口诀他一看就知道了,这是九九表,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传下来的乘法口诀,原来算盘也用同样的乘法口诀,和算筹一样。
不过光有乘法口诀还不行,乘法远比加减法复杂,多位数的乘法除了要用乘法口诀,还有把结果加起来,在算盘上如何做到,这才是最难的。
书中的珠算乘法叫空盘前乘法,是珠算中的传统算法,它是从最高位乘起,用九九乘法口诀错位加。
李泰看到这里,便按捺不住,要找算盘一试。
他在学馆里问了一声谁有算盘,便有一人拿着算盘出来,正是孙贤。
孙贤曾在西市的店铺里做过账房先生,对计算有一定的经验,听到广播里仙人说的算盘妙法后,很感兴趣,立刻请木匠做一个算盘,练了起来。
大唐的科考的项目里有一项明算科,考的就是算数。孙贤预料到这算盘一出,明算科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,用算盘的人必然秒杀那些用算筹的。他日夜苦练算盘,就是为了让自己增加几分胜算,所以即使来学馆教书也带着算盘。
李泰接过算盘,就照着书上的方法打算盘,算了几个多位数的乘法,果然好用。
孙贤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,心道来学馆真是来对了,不但能听到朝里的大佬来讲课,还能接触到这些闻所未闻的算盘技法。
仙人在广播里也只是讲了算盘的加减法,太子和越王竟然能弄到算盘的乘除法技法,实在是太厉害了。
李泰对九九表早已烂熟于胸,搞清楚算盘怎么计算乘法后,很快就运用自如了。
他又把书翻到除法,书上的除法有两种。
一是归除法,使用专门的口诀试商,可退商补商,易学,适合初学者,但速度不够快。
李泰一看口诀,一归,逢一进一十,逢二进二十,逢三进三十,逢四进四十,逢五进五十,逢六进六十,逢七进七十,逢八进八十,逢九进九十。一直到九归,还有退商口诀和商九口诀,要背的内容不少。
第二种商除法,使用乘法口诀试商,这就要计算者有较高的心算水平,不易退商补商,但很有效率。
李泰对自己的心算能力很有信心,便试了商除法,这种方法是古代筹算中早已有的,他试了几次,终于掌握了这个方法,虽然还不熟练,但也勉强能算出答案。
“越王殿下,可否让在下一试?”孙贤在一旁看了许久,心痒难耐,再也忍不住出声道。
“哦,你也精于算盘之道?”
“不敢称精于算盘之道,只是在下曾做过账房先生,有一点心得,今日见到殿下拿来的算盘乘除法技法,便想一试。”
“好,你来试试。”
孙贤一出手便不同凡响,算盘打的啪啪响,一个商除法只一会儿就运用得纯熟,连李泰都赞叹不已,不得不服,原来有人天生就有这个天赋。
李泰让他再试一下归除法,孙贤看了一遍口诀,便说出了这些口诀的含义,虽然还不能马上记住所有的口诀,但看着口诀用了一遍归除法,果然是简单易用。
孙贤总结了一下,商除法需要有强大的心算能力,若是心算能力不强可以使用归除法,这个只需背牢口诀就可以轻松使用。
李承乾哈哈大笑:“没想到我们学馆里竟然有孙先生这样的大才,我看这本《珠算宝典》就交给孙先生好了,待你参透了算盘之道,再来给大家讲授算盘的技法。”
孙贤没想到能得到太子的看重,竟然将这本镇馆之宝给了他,他向李承乾郑重的施了一礼:“在下何德何能,能得到太子的赏识,在下必不负太子所望。”
李泰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,算盘这种专业的东西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,他只负责将这本《珠算宝典》印上一批,交给学馆就好。
张妙声给提了个建议:“各大学馆私塾教的都是四书五经,我们这学馆在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,若能开设一个教算盘的课程,定然可以吸引不少的人前来学习,打响学馆的名声。”
李承乾皱眉道:“这算盘的技法可是我们学馆的秘法,就凭这一手我学馆的学子就可以在明算上胜别人一筹,怎么可以轻易传给外人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