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其他的文章、小说,尹煊肯定不会给他们看,挂一挂他们的胃口,等到杂志正式发售的时候,涨一涨销量。
但是这篇小说,尹煊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给这些人看了。
就应该大胆一些,对未来进行一些畅想。
如果都不敢去想象未来,现状那就只会是一团死气沉沉。
小说传阅下去。
交稿的那位读书人满脸通红,站在自己的位置上,有些不知所措——人固有一社死,或只有三五人知、规模小,或几百人知、规模大。
他显然就是属于规模大的那种。
食肆里的读书人都开始读起了他的文章。
说一句实话,他的文字水平的确不算很高,只是勉强能让人读懂的程度——甚至有些段落,他们反复地读,也没太明白这个人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。
读完之后,他们的心情多少有些复杂。
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。
粗糙,但是瑰丽。
尤其是那种对未来的憧憬、向往,那粗糙文字所描述的景象,让他们的心头有一种难以言明的冲动跳跃的感觉。
对未来的展望,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,它比什么希望、理想,都更扎根于人的心里,扎根于所有人的心里,汲取着他们灵魂悸动的养分,咻得一下,就长成了参天大树。
“这篇小说……”有人开口,想要给一个评价,但他只是头一次接触这种东西,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,来去形容出来。
他想了好一会,叹了口气,把目光转落到尹煊身上,求助似地看着他。
尹煊轻声说道:“这篇小说,最难能可贵的,就是它的不务实。”
“里面写的东西可能实现吗?”
读书人们依旧无助,这是他们陌生的领域了——放在以前,他们或许会斥驳、会认为这是很荒谬的东西、会对此不屑一顾。
可里面用了尹煊的话。
那绵延整个大唐疆域的水泥路。
他们犹豫了,不敢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决掉。
尹煊替他们开口回答。
“或许会实现、或许不会实现,但正是这样的一种未知状态的未来,才让人期待不是吗?”
“去思考很久远的未来,是一件很不务实的事。”
“但这样的不务实,不也正是你们所需要的吗?”
“只是思考着现在一亩三分地上的事,那未来也就是可见的……现在是什么样,未来就会是什么样。”
“就像从汉代开始,到我们大唐,除了天下的主人换来换去,生活…有什么改变吗?”
尹煊吐了口气,接过李丽质端来的水杯,喝了一口后,就接着说道。
“为什么不去想,如何用着一亩地去养活越来越多的人?”
“为什么不去想想,怎样让一穗稻子结出更多的粮食?”
“怎么不去想想,能不能发明一种交通工具,它比马车的速度还要快?”
尹煊站了起来,朝着他们作揖,或者说,是朝着他们所代表着的天下读书人、所代表着的大唐人作揖。
“我不希望你们成为那种空有本事,但这一辈子已经望到尽头的人。”
读书人们慌忙行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