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三百贯、而不是三百万贯。
“那也不是很多。”李世民下意识从嘴里吐出来这么一句。
三百贯的确不多。
寻常他赏赐房玄龄、杜如晦这些大臣,都是五百贯起步。
尹煊敲了敲桌子,又摇了摇头:“一百五十丈这才多点距离,你若是从长安修到洛阳呢?再修到扬州呢?”
“何止一百五十个一百五十丈?”
李世民微微沉默,点了点头,他倒是没问出“为什么要修一条能从长安到洛阳的水泥路”,这种幼稚、甚至是到弱智的问题。
虽然他是没有“想致富、先修路”的质朴思维。
但也清楚,交通变得便利,无论是朝廷对地方的掌控、亦或是信息的交流、亦或是其他都有显著的提高。
“量大,不过收益也高,勉强也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。”李世民揣摩了一下,在心里做了一个判断。
尹煊看他这模样,笑了笑:“你是没算人工费吧?”
人工费?
李世民有些不解地看向尹煊,为什么要算这种东西。
大唐是有徭役的。
“每修一地,便征收徭役便是。”李世民随口、满不在乎地说道,“一村之地,以水泥之功,十日怕就能修好。”
大唐的徭役并不算很苛刻。
贞观初年,每家每户,无论是否有丁男——也就是年满十六岁的,都必须要择一人出来,参加徭役。或是军役、或是力役,也多是时间不久,只有十天。
若是参与时间久了,超过四十天,就会有一些补偿,比如说几十文钱、几尺布之类的。
而且如果真的不想参加徭役。
倒也有避免的方法,每天交三尺布,就能够免除徭役,只是一般的家庭负担不起。
劳动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。
尹煊叹了口气:“村里的路尚且可以如此,可村外的路呢?”
“修路那是于百姓而言有大利的东西,他们会理解的。”李世民依旧是很随意的发言。
尹煊嗤笑一声:“杨广那厮,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李世民一愣。
“不去考虑杨广那厮的做法,运河是好是坏?”尹煊敲了敲桌子,抛出一个问题。
几个小老头都有些沉默。
如果不去考虑杨广的做法,假如运河这东西是天生的话,那毫无疑问,运河是一个好东西,有利千秋。
后世之中,甚至还有一种很荒唐的说法。
说什么杨广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,毕竟运河到后世依旧有用。
“杨广跟百姓们说,你们委屈一下,这是一个好东西,后世子孙都能用得上,百姓们会理解吗?”尹煊瞥了李世民一眼,继续说了下去,“这放在修路上也一样。”
“现在百姓一辈子几乎都不会走出自己的村子,你跟他们说免费修路,还是在深山老林里只是从河换成了路,能有什么区别?”
李世民脸有愁色,心里也有些焦躁。
尹煊给他提了个醒。
自己的确是有些好大喜功了,可如果不动用徭役,怎么能修路?修路不单单于国有利,对他来说,也是一个极大的功绩。
看着一个香喷喷、软乎乎的大白馒头摆在自己面前,可别说动口,就是动手捏一捏都做不到。
“那店家有什么好主意?”李世民没忍住,开口问了一声,“这要是付了工钱,可是一大笔开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