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先生所教之地理,却并非那么简单,先生教我的不止是地理那么简单,他是在教我该如何去研究这个世界。”
研究这个世界?
包括李世民在内,几乎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,什么时候、有哪一门学问,敢说自己是在研究这个世界的了?
李泰依旧侃侃而谈,继续说道:“先生所教的,是为什么这里会形成山、为什么这里会有河水。”
“为什么时而会有南风、为什么时而会有北风。”
“为什么这片土地是这样、为什么那片土地又是那副模样”
说着,李泰顿了一下,感慨一声。
“儿臣先前只是觉得地理最易入手,不过记载山川地理,故而想编写一册地理志,费一些辛苦,在父皇面前露露脸。”
“但儿臣跟在先生身后学习,方才明白,地理一道、浩浩荡荡,是治世安国必不可缺的一门重要学问。”
“如何规划城邦,又如何进行人口、资源、环境的规划分配,知道了一片土地的来龙去脉、便能掌握一方土地的民生。”
“就能知道哪片土地最适合种粮、知道哪片土地更适合种桑”
“按照先生的说法,就是效益最大化,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。”
这是民生问题了。
李世民、魏征、房玄龄他们的脸色都慎重了起来。
又是一个新的思路。
民生问题,向来是华夏土地上的人们最在乎的问题,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这就成了各家学说、各君主最在乎的事。
但
无论哪家的观点,都只是在说“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”,只要勤劳、就不会饿肚子,然而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最勤劳的民族,饿肚子的事却依旧时有发生。
地理这门学科,看起来平平无奇,甚至不怎么招人待见。
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最重要的却偏偏就是这么一门学科。
物理、化学、军事这些东西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上限。
可地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下限。
地理这门学科越扎实,那么一个国家的根基也就越扎实。
李泰的话说的不多,可和尹煊接触很多回的李世民、房玄龄,他们是清楚尹煊在农业一道上颇有建树——毕竟那么些食材,他们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。
知道尹煊不会提出明眼看上去就很荒谬的想法。
几乎是瞬间,他们几个人就定下了注意。
得去探探尹煊的底。
李泰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,有他从尹煊那听来的东西,也有他自己领悟得到的东西。
马周目瞪口呆地看着李泰,面如死灰。
他是清楚自己彻底砸了。
李泰说的这些东西,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编出来的,言之有物——虽然有些他听不懂,但听懂的部分,没发觉有什么问题。
不过他并不是很失落,就当是给太子殿下的投名状好了。
自己还年轻,还能再等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的。
这么想着,他朝着李承乾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