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又不是看不出来,他不仅是思念两个亡故的妃子,而是在借这两位妃子隐喻她们所生的皇子。最近朝堂上一波又一波的立太子浪潮又掀了起来,皇上到底是个老人了,若是迟迟不立太子,也恐怕江山不稳,所以他其实是又动了立太子的心思。
只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刚认回一个嫡子,若是就立了平王又怕反对声高。在几个儿子当中还是李隆基让皇上最为满意,若是平王达不到众望所归的效果,那就不美了,只会让他仅有几年执政生涯耿耿于怀。
李旦在心中琢磨了一下这个提议,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!
那样困扰他多时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!他一直想立三郎为太子,之前犹豫,正是因为朝中大多在呼吁皇上立嫡立长。如果封两妃为后,那三郎也是嫡子!这样,他之前的隐忧就不在了。
皇上说:“皇妹,真是知我者莫若你。”
到此时,他是真正相信,太平可以摒弃成见,一心为了他这个皇兄,为了大唐社稷着想。
太平不敢居功,“能为皇兄分忧,是皇妹我应该做的。”
只有知道剧情的太平自己知道,就算是她不提,等到了两个妃子的忌日时,皇上也会用这个办法。应该是贤妃提醒了他,贤妃未必有那么多的政治考量,两个妃子对她来讲没有差别,也不存在危胁,她可能只是顺口一提,却给了李旦立二后的灵感。
太平现在率先提出来,自然是要收获所有人的感激,最重要的是李旦的,顺道包括李隆基的。
在两位皇后的追封礼过后,皇上就决定册封李隆基为太子。这个决定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支持,其他心中另有人选的人见到平王声势浩大,也不敢再争,只能默认退居一旁。
千秋殿里,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在对弈。
太平扬起一抹看起来不太虚假的笑容:“皇兄终于册立你为太子,我也能放下心头大石了。”
李隆基谦虚地说道:“承蒙父皇厚爱,三郎实在感恩。”
太平说:“皇兄一向对你和成器两个都寄予厚望,那我唯有经常向皇兄提起,你是治国之才。”
李隆基说:“三郎对姑姑的用心良苦三郎定当铭记,不敢忘。三郎有今日都是姑姑的提携关顾。”
李隆基一边落子一边说到:“当年韦氏要毒杀姑姑,三郎冒死通报,我相信这个因会修成正果。”
太平说:“本宫向来有恩必报,有仇……也是必还,你的果我还清了。至于日后如何,谁也说不准,本宫相信三郎自然能做稳太子的位置。”
李隆基笑笑。
太平对左右说:“来人,把东西呈上来。”
李隆基惊讶:“这是?”
太平说:“这是我特地为你准备的贺礼,鲤跃龙门白玉雕,配以金浪波涛底座。寓意你玉震金声,乘风破浪,一登龙门!知道三郎你喜欢玉石,从皇兄登基开始我就命人打造,数百工匠足足用了几个月的时间,现在你正位东宫,终于有机会把它送给你。”
听到这个打造的时间,李隆基心中微动,不过仍然不动声色地笑着说:“白玉无价,黄金尊贵,姑姑长者赐之,三郎却之不恭。大唐的盛世,还要姑姑你来匡扶。不论是父皇还是三郎,都不能少了姑姑。”
两人面上互相虚伪客套着,就算不情不愿也知道这是必要的。一个是太子,一个是镇国公主,有矛盾也不会闹到明面上去。
至于背转身来又如何做,那是另外一回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