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科举泄题一事,自御书房皇上召见几人后,已然朝臣皆知,甚至传到了百姓文人耳中,此事闹得沸沸扬扬盛京城内好不热闹。
当时论事结束所有人都离开御书房,唯独刘祭酒折返了回去,当时齐敦就明白自己选错了人,本以为皇上会疑心刘祭酒,没想到反而成全了他!
他得到的消息是刘祭酒总向皇上说教,皇上嫌烦极其厌恶却又因老臣身份无可奈何。
齐敦此次来御书房敢推刘祭酒当替罪羊就是算准了这一点,皇上大概率会顺着他的话来收拾刘祭酒。
事实却是皇上护着刘祭酒,心里对刘祭酒压根没有半分怨气。
如此一来他里外不是人,招了皇上的厌还对上了摄政王,并且和刘祭酒拉起了摆在明面的对立关系。
有人在传假消息算计他!齐敦此刻便是知道这点也无法分心去找暗处之人,他眼前对付淳于璟颇为吃力,其余只能先放一放。
小皇帝留下刘祭酒是苏若的意思,带给齐敦假消息的也是她。
只是小小放出一个饵,齐敦便咬得死死的,可见平时这些朝廷重臣对皇宫是多么轻视,自认为皇宫内皆好掌握,殊不知这里早已变了。
刘祭酒走出御书房没几步被林公公唤住,说皇上邀他还有一事相谈。
进了御书房后,刘祭酒看到了从屏风后面走出来的苏若。
“微臣见过太后。”刘祭酒行着礼,内心百转千回。
“刘祭酒不必多礼,来人,赐座。”苏若坐在小皇帝身旁的椅子上,她随口地吩咐林公公立马照办。
刘祭酒看得分明,对于太后的命令林公公没有请示皇上的意思,十分驾轻就熟地听从,皇上在旁也没有丝毫异议。
皇上和太后关系恶劣不对付这是满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,他们保皇派对于太后和皇上二人,不求母子关系和睦,只希望不要闯出大祸即可。
好在太后再如何折腾都是在后宫,他们对太后便也没有再过多地关注,毕竟正经的大臣关心国家大事,没人会天天盯着后宫的动静。
最近一阵子太后的动作越来越出格,护国卫副将刘戟之死一事让众人惊掉了下巴,不过这事不知为何摄政王没有追究,随后又发了公告说了刘戟的罪责,如此便也无人再提。
接着太后和裴老太君发生矛盾,其实这算是后宫之事,女眷之间口角最后闹成满朝大臣上奏弹劾太后,这简直是荒唐!
保皇派自然要替太后说话,就是看在皇上的面上也不能允许他们这般欺人。
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也借由此事看清了皇上的内秀于心,藏拙于外。
直到近几日恭王世子犯上一事,给世子落罪那日到底是何等情况,除了在场的大臣无人知晓,事后几位大臣对此闭口不提,只言太后是个胆大的。
这话还用他们说?太后的胆子什么时候小过?
发生的种种事情,看似件件是太后刁蛮任性,实际上呢?
刘祭酒头一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,难不成太后娘娘也是个大智若愚的人?
“刘祭酒心里应该清楚,齐大人等人想把泄题罪名安在你身上。”苏若直接讲重点,让刘祭酒有些反应不及。
“本宫与皇上对刘祭酒是信任的,但这脏水一旦泼出来,旁人不了解刘祭酒的人品难免会人云亦云。”
苏若不缓不慢地说着,丝毫不觉得她一个后宫女子在御书房谈论国事有何不对,关键是旁边的小皇帝还对太后的话十分认可地连连点头。
刘祭酒知道太后所言正事,但他忍不住恍惚,面前之人当真是太后娘娘?
对苏若刘祭酒印象最深的便是她拿着鞭子堵在宫门口,就是为了抽成郡王一顿,在刘祭酒心里,太后娘娘是莽撞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