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一听她的话都乐了:“我们可买不起牛。”
陈小桑就劝他们:“我家牛是花七两银子买的,能拉好多水,过几个月能多收好多粮食呢。
粮铺的麦子带壳就要五十文一斤了,买一百六十八斤就得花一头牛那么多钱呢。”
站在院子外头的众人都愣了,“这还不到一石半谷子就能换头牛了?”
一石是一百二十斤,一百六十八斤可不就不到一石半么?
陈小桑点头:“对呀,你们买了牛能多收好多粮食呢,去掉买牛的钱还有多的呢。”
外头围着的人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一个个掰着手指头算。可算了老半天也算不明白,就放弃了。
“那我不是白捡一头牛?”有人问道。
陈小桑思索了会儿,觉得他没说错,就点了头:“你以后都不用这么辛苦呀。”
有跟着陈老汉家多种了粮食的人家动了心思,他们可种了一百多亩地呢,多收一百多斤粮食也不是什么难事呀。
李氏也觉得陈小桑说的有道理,就道:“你们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呗。”
那些人纷纷往自己走,一到家也顾不上做饭就跟家里人盘算起来了。
大家种的地都不少,地里旱得厉害地挑水,可家里壮劳力又少了一半,老人孩子女人全下地了,一天天的也累得不行。
“靠咱们这么挑水也不是办法,咱还是买头牛吧。”
“全村属宝来伯家种的地最多,他家庄稼还最好,为啥,还不是有牛啊?”
“咱们勒紧裤腰带,把口粮省出来,去换牛吧?”
庄稼人全盼着有好收成,眼瞅着地里的庄稼越来越枯,谁舍得哟。
被家里老的小的这么一劝,当家人们也心动了,一拍桌子:“买牛!”
就这么吃饭前的时间,就有十几家决定买牛。
等他们端着碗去村口大榕树下乘凉时,再把陈小桑算的那笔账算给他们听,心动的人更多了。
这么一传十,十传百,一共才两百多户的人家竟然有六十多户要买牛。
村里人吃饭时,老陈家二树也从地里回来了。
李氏和大树媳妇已经把家里两个桌子搬到院子里,还把鸡汤和虾子放在两个桌子上。
二树一眼瞅过去,桌子上又是炖鸡又是豆腐,还有一大盘韭菜炒香干,他乐了:“今儿吃的可真好。”
“还有更好的呐。”李氏把一大盆油焖大虾放在桌子正中间。
虾子的香气一个劲儿往外飘,勾得大家口水直流。
“什么这么香?”二柱吸着鼻子凑过来看。
就着月光只能看到盆里一个个黑黑的东西。
李氏应道:“虾子,小桑管它叫什么什么来着?”
李氏扭头去找陈小桑,陈小桑高兴地往这边跑,爬到凳子上跪着,给他们介绍:“这叫油焖大虾,可好吃啦!”
陈老汉拿着筷子戳了下盆里的虾子,念叨:“虾子还能做这么香呢?”
“一盆虾子去了我半斤油,能不香么。”李氏到现在还在心疼呢。
陈老汉的手一个哆嗦,差点把筷子缩回来。
当着闺女的面,他只能硬着头皮夹了一个。